首页学校入驻客服中心网站导航

手机版

400-6136-679咨询热线

新闻详情

北京当众讲话培训教学语言的运用

来源:北京新励成口才培训学校 时间:2015-07-18

 教学语言首先是一种有声语言。北京当众讲话培训课堂上师生达成的勾通交流主要的靠语音。与书面语言比较,有声语言借助语音的细微变化、语调语气以及顿连等一系列现场表现手段,形成比书面语言更加生动形象、更加有质感与张力的特殊表现力。教学语言达到语音准确、清新自然,有抑扬顿挫的声音造型,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琴师,必然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,体现出现代语言的音韵美与和谐美。更为直接的是,教师通过语音的技术化操作,充分扩展语音的张力,可以制造出立体的、含有模拟现场动态效果的生动表现力。实现语音模拟现场动态效果的手段主要有语调控制、语气运用、语速调整等方面。
  1、语调控制
  在大海边,观波涛阵阵,峰叠浪卷,听訇然作响的涛声,不免感觉有迫人有气势。但时间久了,依然是波涛阵阵,峰叠浪卷,訇然作响,但迫人的气势却失去了。这种效应可称同频振荡。同频振荡时间久了,就形成单调。避免同频振荡效应产生的做法,就是变频。教师上课,常常是在同一场合,面对同一对象,形体、服饰、动作、语言、表情几乎难有“变频”的机会。因而也常常容易造成学生“感觉疲劳”。在以讲授为主、口耳相传、耳提面命的过去时代,教师“变频”的重要手段之一,就是语调控制。时而高昂,时而低沉;时而激如水之过石,时而缓似西天流云;抑扬顿挫,疏密相间。语调控制技巧,体现教师语音风格与特色与魅力。
  北京演讲艺术培训班有研究数据表明,语调的表情达意一般超过口头具体用语。当人与人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时,信息的表达与传递通过肢体、音调及具体用语的大致比例分别为:
  肢体语言(含表情):55%。
  语音语调:38% 。
  具体用语:7% 。
  而当人与人之间通过电话进行交流时,相应的比例大致分别为:
  肢体语言:10-16%(虽然对方看不到,但肢体动作与表情可以影响到语音语调并通过语音语调传递给对方)。
  语音语调:70% 。
  具体用语:14-20%。
  2、语气运用
  语气是实现语言主体对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。有教师深有感触地说:当老师久了,平时说话也会有小孩儿的味道了。同时通过语气可以表达明确的情感信息。北京青少年口才培训中心有相关资料表明,语气在表意方面往往产生意蕴言外的特殊功效。成功的教育与教育者通常采用的语气言息息相关,对孩子的情商、智商、气质、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。
  (1)信任的语气
  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老师、父母的信任,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,有时语气起到语言难以表达的作用。
  如孩子尝试去做某件事,家长或教师说:“好的,你能成功。”这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,并让他明白,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。相反,如果说:“就你啊?”势必会给孩子的带来伤害,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。前者表现为信任肯定的语气,后者带有嘲讽与挖苦,两厢比较,语气在这里传达了重要的信任信息。
  (2)尊重的语气
  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,大约始于2——3岁,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。这种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需要培育和引导,尊重的语气就显得万分重要。
  当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时,当他提出不符合成人意愿的要求时,老师或父母可以有两种语气表达式:“你太不懂事了!”“等你长大了,你就会知道错在哪里。”前者是斥责,后者是期盼,含有对孩子的尊重与期望。语气在这里传达了重要的情感信息。
  (3)商量的语气
  把孩子看成孩子,是孩子都有自尊,都有独立意识。希望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或怎么做,强迫是有害的。用商量的语气,可以显示平等。
  “去,给我把你的玩具收起来!”“跟我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?”前者语气带有的信息是冰冷的面孔,居高临下的姿态;后者带有和颜悦色、谦易平和,语气在这里传达了重要的平等信息。
  (4)赞赏的语气
  和成人相比,孩子的表现欲更强,是孩子就有表现欲,对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,注意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,注重发现孩子优点加以赞赏,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。
  孩子捏了个小泥人,把自己弄得满身是泥,当孩子把不成型的泥人放在成人面前,希望得到的是赞赏。“像什么,看你自己倒像个泥猴。”“嗯,不错,就是你把自己也变成泥猴啦。”前者语气带有明显的不屑一顾与责怨,后者则带有真诚的关注和赞赏,语气在这里传达了肯定、赞许的信息。
  (5)鼓励的语气
  孩子与成人的是非标准不一致,有时孩子试探着要突破成人的标准底线,在成人看来,是孩子就有过失。
  一个小孩把妈妈的手机放进水盆里,想试试做潜水员的爸爸能不能从海底和他通电话。妈妈心疼手机:“手机怎么能放进水里啊?”妈妈心疼儿子:“手机不能放进水里,等以后你做一部不怕水的手机,咱们就能随时和爸爸说话了。”前者语气带有无知、不懂事、胡闹等内涵信息,后者则给孩子一种期望和鼓励。
  3、语速调整
  语速调整也是教师实现主体语言对象化,通过语音模拟现场动态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。师生意向领域的勾通交流,说话者的激愤、喜悦、欢庆、振奋、悲痛等情绪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凭借语速表达出来。
  北京当众讲话培训教学语言的语速问题,目前尚没有进入教学研究者的视野。据有关资料介绍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《新闻和报纸摘要》节目,60年代,每分钟要求播出约185个字;80年代,每分钟要求播出约200—220字;90年代每分钟要求播出约240—260字;近几年,每分钟要求播出约250—270字,快时达到每分钟300多字。经过考察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该节目,大多为重大事件、重要内容,因而多数情况下用书面口头语表达形式这种书面语口头表达语速,稍慢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。多年来对教师教学语言的语速统计分析,其结果为,教师课堂上一般陈述语快时可达8—9个音节/秒,慢时4—5个音节/秒,平均为6—7/秒个音节,也就是说,正常讲课语速每分钟达400个音节左右。
  北京青少年口才培训中心教师教学语言语速调整,一般根据下列情况进行:
  (1)根据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一般规律。教学语言作为语言艺术,首先讲究语言规范、吐字清晰、语音准确。为了吐字清晰、语音准确,每个字或词的发音都应该按一定的规律发全,字头、字腹、字尾能够动态体现,调值也要到位。如果采用快语速,可能压缩发音动程,影响发音的清晰度和准确度,造成“口齿含混”;而如果语速慢或缺乏“变频”,又会影响到语调、语气的正常表现力,失去语言的情绪色彩,从而失去应有的艺术魅力。
  (2)根据对象的习惯性听音速度极限。一般情况,人的思维语言快于口头语言,但对学生来说,进入一个新的认知领域,需要加上感悟、回顾、联想、辨析、确认等思维内容,往往思维慢于教师语言,教师如果语频太快,学生的“耳朵”就会跟不上教师的“嘴巴”,就会形成“应急性疲劳”,由此导致的压力和紧张会造成领会理解困难,从而影响理解也影响教师信息传达效率。另一种情况是,一些学生反应快,感悟力强,对教学内容有过体验或经历,这就对教师语言“下文”怀有期待,这时教师如果语频太慢,让人盯着嘴巴等下文,拉长学生的思维空白,会形成学生“期待烦躁”。从而影响情绪也影响教师信息传达的效率。也就是说,教学语言语速一般标准是,能基本达成与听话者思维语言同步。
  (3)根据不同年龄、不同程度对象对语言的理解能力。
  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语言主体对象化问题。学生年龄小,经历少,阅历浅,心理承受力差,适应轻声慢语,波澜不惊,娓娓道来。中学生则适应快慢相间,张弛有致、声色俱备的语言。
  (4)根据所讲述内容的情绪色彩。
  情绪需要高昂,语频随之加快;要表达悲悯情绪,语频自然会降缓下来。有经验的教师在实现语言艺术化的过程中,把停顿、沉寂、按下不说,忽而急如骤风,出语飞快不顾句读等技巧运用得出神入化,就是关照了“变频”——运用快慢组合增强口语效果这一特性,充分发挥了这一优势。
  更多口才演讲信息尽在:北京当众讲话培训 400-6305-360  QQ:3249513906

求学登记
相关学校更多>>

全国分站|网站地图|关于我们|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: 郑州天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